在美國流行著這麼一個社交軟件,只要不違反法律,你想看什麼它就給你推送什麼,你想表達什麼它就讓你發佈什麼。
這是一款充滿自由氣息的軟件,名字叫TikTok,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國際版抖音。
奇怪的打壓
從公司結構上來說,『TikTok國際』和『抖音』都是字節跳動的子公司。
該軟件可以說是中國出海最成功的產品之一,在這幾年裡它掀翻了包括『臉書』、『youtube』、『照片墻』等等在內的一大票社交平臺大鱷。
目前抖音與TikTok的合並總用戶數已經超過24億人,其中TikTok約15億人,僅美國就有1.5億用戶,幾乎是這個國家人口的一半。
在TikTok上跳舞為早產的兒子祈福的美國奶爸:
現在全世界每天都有10億以上的人在刷TikTok,這個日活數量在全球排名前五。
對於這麼一個優秀而又充滿自由氣息的產品,我們最近一次聽到它的新聞是在美國國會的聽證會上。
美國政府對這款軟件充滿懷疑,總覺得它要害自己,於是他們就在3月23日專門找了TikTok的CEO過來問話。
在提出了一堆諸如『TikTok能不能連入WIFI?』、『TikTok有沒有權限訪問手機攝像頭?』等等不知所謂的問題後,國會大佬們成功把這次聽證會開成了網路基礎知識普及大會。
不過TikTok的CEO也隻能耐心地向這些大佬普及網路基礎知識,而議員們在聽完所有的解釋後,得出了一個清晰的結論:
你騙我。
這下一整天的忙活全白瞎了。
所以接下來美國政府還會繼續針對TikTok輸出各種禁令。
該國國務卿佈林肯幹脆直截了當地表示:TikTok是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危險APP,應該立刻采取行動予以禁止。
美國對TikTok的打壓其實從特朗普時代就已經開始,到現在已經是常態。
這幾年因為中美關系緊張,我們對美國打壓中國企業和產品的故事早已見怪不怪。
不過盡管如此,美國對TikTok孜孜不倦的攻擊還是令我感到非常疑惑。
因為這個軟件不是什麼涉及到軍事威脅或者敏感科技的實體產品,它隻是一個普通人插科打諢、整蠱搞怪的短視頻平臺。
就是喊幾聲『老鐵666』的事,至於這麼興師動眾趕盡殺絕麼?
擺在臺面上的理由
TikTok是2017年進入的美國,然後在2019年就遭到了來自美國政府的安全審查,並被禁止在海軍和陸軍內部使用。
到了2020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幹脆親自下場掄起了砸向TikTok的鐵錘,他在當年的8月份直接下達行政命令要求TikTok退出美國市場。
不過這個手段實在太過粗糙,頗有非洲軍閥的風范,以至於連美國自己的法律程序都通不過。
盡管看起來有點瘋狂,不過美國政府的這一系列舉動是有他們的理由的,按照他們的說法,TikTok存在著這麼幾個主要問題:
- 首先是威脅到了美國的國家安全。他們認為TikTok在運營過程中搜集了很多包括用戶信息、地理位置、以及其他敏感信息在內的各種重要數據,而這些數據會在關鍵時候『被中國利用』。
- 第二是數據隱私存在風險。他們認為TikTok搜集用戶數據的這個行為威脅到了用戶的隱私。
- 第三個問題就是意識形態輸出。白宮擔心中國會利用這個軟件對美國用戶進行『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輸出,影響美國年輕人的思想。
這些問題雖然看起來很唬人,但只要你認真琢磨一下,就會發現這類問題只要是社交平臺都會有。
社交社交,本質上就是個人信息的交換嘛,社交軟件不傳輸個人信息數據,那還社交個屁。
而且美國政府的這些指控沒有任何證據,全是憑空懷疑。
既然是憑空懷疑,那麼理論上你可以懷疑任何一個軟件都存在被他國滲透和利用的風險,用我們的話說這叫『莫須有』。
所以擺在臺面上的這些理由其實根本經不起推敲。那麼面對美國政府的這種無理打壓,TikTok會如何反擊呢?
他堅決表示認慫。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正常情況下一個公司不可能去和一個國家機器對抗,何況還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機器。
所以TikTok很快就按照美國的要求進行了各項整改措施:
- 在公司內部建立了一個美國監管委員會,確保公司的運營符合當地的法律規定。我首先向你保證我絕對遵紀守法。
- 將美國用戶的數據全部遷移到美國甲骨文公司的服務器上,徹底打消監管機構的疑慮。你硬說我的數據可能被中國利用,我現在幹脆把數據全部放在美國讓你們自己看著。
- 采取技術措施增強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在美國國家安全機構的監督下成立信任與安全團隊,以保護用戶數據和隱私。你說我數據不安全,那就請你們的機構來對數據進行直接監管。
- 在電商業務上與沃爾瑪合作,同時還向慈善機構和社區組織捐款。你認為我對美國不懷好意,我現在把能給你們的業務都給你們,為你們創造就業機會,同時還回饋社會。
- 招募美國籍的高管,調整股權結構,縮小字節跳動的持股比例。現在TikTok國際的董事會包括字節跳動的創始人和字節跳動的現任董事,以及沃爾瑪的CEO。你認為我是中國公司,雖然我也不知道這算什麼錯,但我盡量縮小中方股份的比例。現在TikTok的股權已經很分散,大多數股份屬於國際投資者和員工,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國際化公司。
對一個私人公司來說,能做到這些已經是極限了,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能答應的條件都答應了。
TikTok現在數據放在美國、受美國監管,對美國政治江湖上的恩恩怨怨沒有任何興趣,也沒這個能耐。
說白了它就是個純潔無瑕的錢罐子,除了賺錢沒有別的想法。
這種公司完美符合西方對自由經濟的定義,甚至可以說是西方自由經濟理論在中國澆灌出來的一個豐碩成果。
到了2022年的時候,TikTok所有的整改措施都已經基本落實,然後它就在2023年迎來了新的禁令。
和之前不同的是,這次禁令的規模從美國范圍升級到了整個西方圈子,歐盟和加拿大也緊隨美國其後拿出了自己的封禁措施。
很遺憾,不管你怎麼做,該打壓還是要打壓,有些事情不是說你願意服從,別人就會認可。
這個案例也算是給大家提了一個醒:
無論在哪個國家,市場本質上還是一個江湖。互相尊重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取決於力量對比和利弊選擇,並非表面上的各種規則。
我們現在回到案子本身,TikTok在完全按照美國政府的要求進行整改後,處境卻更艱難了,這至少可以說明一個事實:
美國政府所提出來的那一堆問題並非他們打壓TikTok的真實原因。
那麼真實的原因是什麼呢?
TikToK的『真面目』
當臺面上的原因被排除後,TikToK被美國打壓的原因在理論上就隻剩下兩種可能了:
- 一是眼紅你賺錢,想把你吃掉。
- 二是覺得你是個威脅,隻不過這個威脅不能放到臺面上來說,隻能拿一些數據安全之類的理由來搪塞。
第一個理由看起來很合理,至少美國那幾個社交平臺大鱷早就看TikTok不順眼了。
『臉書』CEO紮克伯格在2020年的反壟斷聽證會上就直接宣稱TikTok剽竊了自己的技術,並表示該軟件具有『危險性』。
作為直接的競爭對手,紮克伯格眼紅TikTok的成功非常正常,不過紮克伯格的影響力再大,美國也不姓『紮』。
TikTok在股權結構上已經是一家國際化的公司,它的大部分股權和利潤本來就屬於美國的投資者和員工們。美國自己才是這家公司獲得成功的最大受益者。
所以站在美國的國家層面上看,並不存在『眼紅你賺錢』這個說法。
那麼就隻剩下第二種可能了,美國政府覺得TikTok是個威脅,隻不過這個威脅並不是之前擺到臺面上的那些東西。
那麼TikTok這麼一個刷短視頻玩的APP到底威脅了個啥呢?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拿TikTok和美國的其他同類產品對比一下,看看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
在美國和TikTok最接近的軟件就是Reels《一個基於『照片墻』的短視頻應用》。
如果我們去對比這兩款軟件,會發現它們之間其實也沒啥區別,硬要說有什麼不同,也就是用戶年齡段不太一樣。
Reels的用戶年齡偏大一些,30歲以上的白領精英較多,TikTok則聚集了大量二十歲左右的年輕草根。所以在內容上Reels的風格相對高大上一些,TikTok的搞怪作品更多一些。
僅此而已。
結果一個平安無事,一個整天在階下囚的邊緣徘徊,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無論是看人還是看物,道理都是一樣的:
僅通過表面的數據往往看不出什麼端倪,但一旦碰上某些特殊的事件,埋藏在表面數據下的真面目就會顯露出來。
前段時間美國正好就發生了這麼一個特殊事件,非常清楚地揭示了TikTok和其他社交軟件的真正區別。
2月3日,美國俄亥俄州一列裝運有毒化學品的火車發生了嚴重的脫軌事故,造成了大量一類致癌物質氯乙烯泄漏。
事故現場一時間火光沖天毒煙彌漫,給當地的環境和居民生活都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面對這麼一起堪稱『美國切爾諾貝利』的嚴重事故,美國媒體的反應可以用『輕描淡寫』來形容。
人們在那個時候不僅很難從傳統的主流媒體上看到相關報道,連在『臉書』 和 『推特』這樣的著名網路社交平臺上也看不到多少信息。
第一時間大規模向美國人報道這起嚴重事故的,是TikTok。
很多TikTok博主在事發的第一時間就向網友介紹了相關情況,並提醒附近居民撤離。
不僅如此,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也隻有TikTok在持續跟蹤這一事件對當地生活環境造成的後續影響。
TikTok博主展示被有毒氣體毒死的動物:
於是在那段特殊的時期裡,美國人如果想了解這場『世紀大放毒』的最新情況,就隻能去刷TikTok。
各大主流媒體直到事故發生十幾天後才開始給予這起事件更多的流量傾斜,此時回過味來的美國人突然發出了這樣一個靈魂拷問:
難道現在了解真相的唯一途徑是TikTok?
人們平時刷TikTok主要就是圖個樂,結果在俄亥俄事件中,這個平時看起來不幹正事的『樂子人』卻正經八百地充當了一回『真相俠』的角色。
在那些老政客眼裡,你說這裡面沒有陰謀他們是不信的。
這個TikTok平時都是在給我裝瘋賣傻是吧,隱藏得夠深的嘛。
其實這並不是這個『樂子人』第一次『參政議政』,之前特朗普之所以對該軟件暴跳如雷,就是因為他發現TikTok對他的競選活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比如說在2020年6月份的時候,就有網友在TikTok上呼籲發起一場『攪黃特朗普競選集會』的活動,結果響應者眾。
最終大量的特朗普反對者通過『註冊門票但不出席』的方式讓一場門票數顯示有百萬人參加的集會隻來了幾千個人,令志得意滿的懂王十分尷尬。
『票房撲街』的集會:
一個多月後懂王就下達了驅逐TikTok的行政命令。
看到TikTok這種『扮豬吃老虎』的做派,不免讓人懷疑:難道它的背後真的隱藏著什麼驚天大計劃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在這裡我就直接說結論吧:
TikTok之所以能夠呈現出這種『平常時候裝瘋賣傻,關鍵時候參政議政』的狀態,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也就是說他會偶爾『行俠仗義』的原因恰恰是他沒有任何陰謀,就是一個單純的『樂子人』。
這是不是聽著很奇怪?
先別著急,我們先來解釋一下第三個原因,算法。
動搖國本的算法
TikTok的算法就是抖音的算法,這是一個從中國市場裡土生土長出來的一套運行邏輯。
當你在抖音裡上傳一個視頻後,抖音會根據一個算法把你的視頻推薦給用戶,這套算法被稱為『信息流漏鬥算法』。
它是這麼運作的:
對於一個剛剛上傳的視頻,抖音會首先分配一個初始流量池給它,該流量池裡有200-300個在線用戶,視頻在這裡面大致會有上千個曝光。
這樣的機制就給了每個視頻脫穎而出的機會,不管你是新人還是大V,都至少會有一個初始的曝光度。
不過這隻是第一步,接下來系統要分析這個視頻第一次推送後的表現,比如說點贊、評論、轉發、完播等等各種數據的情況。
分析這個幹嘛呢?
『擇優錄取』
系統會挑選出數據特別優秀的視頻進行范圍更大的第二次推送,然後再分析數據,再從中挑選優秀的作品,再進行下一輪曝光量更大的推送。
另外在這些推送的過程中,目標觀眾的選擇也並非完全隨機。
抖音平時會搜集和分析用戶的瀏覽習慣,總結出不同用戶的不同喜好,給他們打上各類標簽。
然後在選擇視頻推送的目標時,就盡量選擇那些自身標簽和視頻內容相匹配的用戶。
在經歷了七八次的層層推薦後,脫穎而出的那些最優秀的視頻會進入到精品推薦池,也就是頂級流量的流量池。
在這裡它們會得到千萬級的播放量。
站在視頻制作者的角度看,這套系統給了自己的視頻一個『一夜暴紅』的機會。
只要你的視頻足夠吸引人,哪怕隻是初出茅廬的新人也有機會沖過層層關卡成為爆款。
站在觀眾的角度上看,他們在抖音裡刷到什麼並不取決於誰的引導,而是取決於自己平時的喜好。
簡單的說就是你喜歡什麼它就給你推送什麼。
那麼抖音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算法呢?
為了黏住你。
用戶隻有不停地刷到自己喜歡的內容,才會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抖音上,然後達成『抖音5分鐘,世界2小時』的效果。
『時間』一直都是決定APP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為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他在這個APP上花的時間多了,留給另一個APP的時間就少了。
而且抖音是在中國的社會裡成長起來的。要知道中國人的業餘生活那是相當豐富,除了刷手機外,還可以追劇,網遊,擼串,打牌,釣魚…
要從這一堆『時間殺手』中脫穎而出,沒兩把刷子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來自五湖四海的996大神們就在熬光頭發的內卷中開發出了這麼一套超級算法。
這套算法不僅在國內取得了成功,走出國門後更是大殺四方。
這也不奇怪,中國的網民數量是10億,而美國是3億,一個從10億體量的市場裡拼殺出來的算法去到一個3億體量的市場裡,那當然是降維打擊了。
據統計,現在每個美國用戶每個月在TikTok上花費的時間能達到30個小時,而作為對比,他們在『臉書』上花的時間僅為16小時,在『照片墻』上更是隻有8小時。
這玩意簡直就是『奶頭樂』中的戰鬥機。
那麼這套頂級的『奶頭樂邏輯』為什麼會呈現出『平常時候裝瘋賣傻,關鍵時候參政議政』的狀態呢?
上文說了,這套系統的效果就是你愛看什麼我就給你推薦什麼。
於是在平時沒有什麼大事發生的時候,平臺上自然是各種整蠱搞怪的視頻大行其道。
而一旦有熱點事件發生,相關視頻就會被推送到與此類事件有關的用戶手上《比如說處於同一地區的用戶、平時關心同類事件的用戶…》。
這類用戶看到後當然會瘋狂地點贊評論轉發,然後這些視頻就會成為流量數據亮眼的優秀作品,得到來自抖音的肯定,開始獲得層層推薦。
於是該視頻就會一夜爆紅,這就是TikTok會在關鍵時候突然跳出來扮演『真相俠』的原因。
至於未來還會爆出什麼令政客們感到難堪的內容,對不起,完全隨機。你問TikTok也沒用,它也不知道,因為這本質上取決於美國人民的選擇。
而這還隻是短期的暴擊影響,從長期來看,TikTok會根據人的立場和喜好把人們分成很多獨立的群體。
比如說對於沒有什麼政治傾向的人來說,他對政治相關的報道不感興趣,於是他壓根就接觸不到相關報道。
對於有明確政治立場的人來說,他隻會接收到符合他立場的那部分報道,隻會看到他自己希望相信的內容。
那麼站在政客的角度來看,對於那些平時不關注自己或者和自己立場相左的選民,他都無法再施加任何影響力。
大佬們以前還能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去強行給老百姓洗一下腦,現在抖音一開,針插不進,水潑不進,這群人基本是跟你拜拜了。
在美國1.5億的TikTok用戶裡,有超過六成是小於30歲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已經把TikTok作為搜索信息的首選工具,連google都不用了。
而年輕人是美國的未來,他們正處於思想最容易受影響的階段,結果在抖音的『淫威』下,白宮裡的大佬們愣是對這麼一大群長期票倉束手無策。
對於西方民主制下的國家來說,這種不可控的自由是動搖國本。
你說美國的政客們能不急嗎?
但這個問題又不能擺到臺面上來說,畢竟牌坊還要立,他們總不能說『因為這個平臺上的信息太自由了我們控制不了,所以我們要封了它。』
那麼美國其他社交平臺就沒有類似的問題嗎?
不能說完全沒有,但確實沒那麼嚴重。
無奈的特立獨行
技術是中立的,TikTok的成功自然會引來大批的模仿者,不過這些模仿者並沒有像TikTok那樣令白宮坐立難安。
這裡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這些模仿者的影響力有限。
TikTok占據了美國短視頻用戶消費時長40%以上的份額,目前還沒有模仿者能夠與之抗衡。
不過真正關鍵的原因是第二個:美國的那些社交軟件可以按照美國某派政客的意志去控制傳播內容,而TikTok不行。
這裡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
如果你現在在『照片墻《Instagram》』 上搜索『法國』,會看到這樣的內容:
而如果在TikTok上搜索『法國』則會看到:
這個案例給我們生動展示了什麼叫做『平行宇宙』。至於哪個『平行宇宙』更接近當下的現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那麼問題來了,TikTok為什麼不能像其他社交平臺那樣,根據白宮裡某些勢力的要求去控制輿論呢?這樣一來你就有靠山了啊。
是因為TikTok堅守『美國精神』,不願和政客同流合污嗎?
當然不是。我們需要再次強調一遍,TikTok隻是一個隻對錢感興趣的『樂子人』,他對『精神』、『意識形態』之類的東西毫無興趣。
TikTok之所以沒有和美國的政客同流合污,主要是因為上文提到的那三個原因中的前兩個。
TikTok是一個國際化的公司,它的母公司在中國,自己又在美國運營。
所以對於美國來說它是外來戶,對於中國來說它是潑出去的水,兩邊都不挨著,因此什麼後臺都沒有。
沒有後臺的局面就導致它要絕對的遵紀守法,法律范圍以外的事一概不做。因為做多就會錯多,而一旦做錯,沒有任何大佬會出來保它。
在這兩個因素下,該公司對平臺內容的態度就是這個樣子了:
- 因為背後沒有大佬的指示,所以自己沒有控制輿論的必要。
- 因為要絕對地遵守法律,所以它也不敢去自自作主張地去操控平臺內容,否則就會被投訴幹涉言論自由。
既然如此,那結果當然就是算法推出來什麼就是什麼咯。然後這個『聽天由命』的軟件就在美國法律的框架內實現了野蠻生長。
那麼美國政府現在拿它能怎麼辦呢?
想死?沒那麼簡單
對於怎麼解決一個突然冒出來挑戰傳統秩序的力量,著名老爺黃四郎先生曾經提出過一個很獨到的見解:
請客、斬首、收下當狗。
現在TikTok已經進來了,白宮的想法和黃老爺差不多,他們現在隻允許這家公司走向兩個結局:要麼徹底封禁,要麼被美國收購。
這就是把刀架到脖子上來談買賣了,不過站在一個公司的角度上來看,被收購總比被徹底封死了強。
所以收購看起來是一個可行的方案,美國從2020年起就開始推動這個事,不過幾年下來都沒能得逞,這又是為什麼呢?
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來自於美國的外部,也就是中國的壓力。
對於中國來說,如果允許TikTok被強行收購,就為中國企業出海開了一個很壞的頭。
這樣的先例一開,以後任何一家從中國出去的企業在海外做大後,都可能被美國拿刀架到脖子上,以一個低廉的價格被強行購買。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肯定會站出來阻攔這樣的行為,表明一個不妥協的態度,避免類似的事件以後在其他中國企業身上發生。
而且抖音的算法作為一個核心技術,本來就受中國《出口管制法》的保護,未經中國政府允許,不得向海外出售。
第二個原因就是美國內部的矛盾。
我們剛才已經分析過,TikTok真正的威力在於算法。你就算收購了它,如果不改算法,那它就還是那顆美國政客眼裡的『定時炸彈』。
但如果改了算法,那和直接宰了TikTok也沒什麼區別。
那麼能不能在不改變算法的基礎上像其他社交軟件那樣直接對內容信息進行人為控制呢?
可以是可以,但問題是誰來引導?
現在沒有後臺的TikTok是不敢私自幹涉信息傳播的,那麼賣了之後誰來掌這個舵呢?
如果說是由民主黨的資本掌舵,那以後肯定全是輸出攻擊共和黨的內容;如果由共和黨的資本掌舵,那輸出的自然就全是攻擊民主黨的內容。
美國兩黨間的鬥爭十分激烈,言論自由跟開玩笑一樣,之前推特都能把特朗普給刪了,現在特朗普的支持者又用鈔能力把懂王的賬號給迎了回來。
你看這一通折騰,那是相當的麻煩。
所以這兩黨肯定都不願對方的資本來幹這個事,這種客觀矛盾的存在就導致收購的道路一定會充滿各種阻礙。
那麼剩下的辦法就隻有徹底封禁了。
這個做法在美國的統治階層裡倒是不會產生太大的矛盾,但1.5億的美國用戶卻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雖然TikTok隻是一個娛樂軟件,但作為一個社交平臺,無論你最開始的功能是什麼,只要綁定了巨大的流量,你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生態。
對於美國的用戶來說,TikTok早已不是一個可以說換就換的單純的視頻軟件,而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有無數人的生計已經和它牢牢地綁在了一起。
目前在TikTok上的商家數量就已經超過了500萬家,更不要提大量靠這個平臺謀生的各種網紅了。
大佬們高高在上,覺得你們這些屌絲刷個視頻而已,去哪刷不是刷?
但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平臺的劇烈變化很可能就意味著真金白銀的損失。
這種巨大的經濟損失誰來負責?
美國政府對TikTok的打壓完全是出於自己的政治利益,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普通人的死活。所以等他們真的開始徹底封殺TikTok的時候,必然會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反噬力量。
比如說在TikTok的國會聽證會的前一天,就有30個TikTok網紅去國會大廈外進行了抗議。
30個人,聽著數量不值一提,但這30個網紅背後的粉絲總量是6000萬。白宮裡那些以選票為生的大佬們恐怕很難視而不見。
另外年輕人是民主黨的重要票倉,民主黨出於對票倉的重視和妥協,也不能做得太過分。
2022年中期選舉時拜登曾聯合TikTok網紅拉選票:
所以對於美國來說,TikTok現在其實已經野蠻生長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真要把這個人畜無害的『奶頭樂』弄死,政客們自己也得脫層皮。
結 語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法律。
生意人從來不會對法律的具體內容感到擔心,因為無論這個市場的管理者制定了什麼樣的法律,對市場裡的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大家都要面對同樣的遊戲規則,你願意接受就進來,不願意接受就一邊待著,能不能賺錢看自己的本事,這沒什麼毛病。
生意人最怕什麼呢?怕的是『反悔』和『不公平』:
- 我按照你的要求進來了,你突然改規則要罰我;
- 我和其他人一樣都遵守規則,你偏偏就針對我要罰我。
那你這到底是開市場呢還是挖陷阱呢?
這就是TikTok現在面臨的困境,剛來的時候以為這裡是一個公平的市場,『長肥』了以後才發現這裡是個坑。
其實按照正常思維來說,美國人完全沒有必要為了TikTok的野蠻生長而感到擔心,因為TikTok雖然出自於中國,但它客觀上體現出來的精神卻很美國。
在TikTok這片自由的田野上,作品的創作沒有什麼限制和歧視,任何草根都有機會挑落大V、一夜成名。
這正是美國人引以為傲的美國式成功。
對比一下其他那些甘願做白宮走狗的社交軟件,TikTok簡直就是美國精神在美國網路世界裡的最後據點。
美國正統在抖音了屬於是。
所以這個軟件能在美國做大,真正的美國人應該感到欣慰,因為這說明美國人還沒有忘本,美國還有希望,雖然是在抖音裡。
而如果TikTok最終被徹底封禁,則是美國社會的悲哀。
因為這說明他們已經徹底背叛了自己的精神,不再是從前的那個充滿希望的美利堅,也不再有資格繼續舉著那個很多人心目中的燈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