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安防領域分析:應用場景、市場規模、產業鏈。

近幾年,人工智能技術在實體經濟中尋找落地應用場景成為核心意義,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行業經營模式及業務流程產生實質性融合,智能經濟時代的全新產業版圖初步顯現。

目前,在當下市場規模、行業發展增速、解決方案落地效果和政策導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安防、金融、教育、客服等場景將產生較高的商業化滲透和對傳統產業提升程度。

廣義AI安防涉及領域眾多,從客戶類型看,可劃分為公共安全安防、其他政府安防、行業安防、消費者安防等。

AI安防領域分析:應用場景、市場規模、產業鏈。

AI+安防應用場景

公共安全:

主要客戶包括公安部門《含交警》、政法委部門、綜治辦部門等,以區縣級單位為主。

政府機構:

各級人民政府:平安社區/智慧社區;社保局:人臉識別資格認證;司法部門:智慧監獄建設、智慧庭審系統建設;海關:智慧旅檢系統;海事局:智慧通航等;教育局/藥監局:明廚亮灶。

各行業:

金融:銀行智慧網點、業務輔助、人員管理;地產、集團企業:智慧園區;學校:智慧校園、智慧課堂;醫療:智慧醫院;旅遊:智慧景區;建築:智慧工地;電力:巡檢機器人、智能變電站監控與巡航。

消費者:

智能門鎖、智能攝像頭、智能煙霧檢測傳感器。

AI+安防產業鏈

AI+安防產業鏈與傳統安防差異最大的地方在於,上下遊關系並非涇渭分明,安防廠商、AI公司、雲服務廠商都可通過集成商渠道或直客模式向客戶提供產品與服務,部分集成商也可直接提供部分硬件產品和軟件技術,各角色相互之間存在合作加潛在競爭的關系,生態比較開放。

產業鏈內核心玩家類別包括上遊的芯片公司、AI公司、中遊的安防廠商、雲服務廠商,下遊的安防集成商《含具備系統集成資質的項目集成商類與具備安防工程資質的工程建設服務商類》等。

AI+安防市場規模

2016年是AI+安防商業化元年,2018年,中國AI+安防軟硬件市場規模達到135億元,部分頭部安防廠商AI業務在總營收中占比從大約4%提升至超過8%,部分典型AI公司安防業務則占接近一半的營業收入。

2018年城市公共安防中AI滲透率達到2.6%。

預計2019年市場仍將保持高增速,到十三五收官之年2020年增速開始穩定,屆時市場規模可達到453億元《城市公共安防AI滲透率達到11%》,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700億元《城市公共安防AI滲透率達到25%》,從2017年到2022年CAGR達到78.3%。

AI+安防軟硬件市場

2018年AI+安防軟硬件市場約135.3億元的產值中,視頻監控占據絕大部分,份額近90%,成為AI+安防的主賽道。

其中,端側市場規模超過38億元,占28.3%,中心側市場規模超過74億元,占54.8%。

而在AI+安防的核心戰場公共安全領域, 總市場規模約93.1億元,其中端側市場規模約13.8億元,占14.8%,中心側市場規模約66.5億元,占71.4%,邊緣側滲透有限,占比較小,約3.8%。

出入口控制的主要產品如人臉識別閘機、門禁等,門檻相對較低,與監控人臉識別具備相通之處,因此絕大部分安防產品與解決方案提供商均涉足這部分業務,其市場相對較大。

人工智能改變了安防過去人工取證、被動監控的業務形態,人證核驗技術識別速度快、準確率高,節省了人力成本;智能訪客識別與車輛識別為園區、文教衛業務辦理提升效率,為安全管理保駕護航。

AI在安防領域的應用體現出深入場景、定制化服務的特點,未來將進一步實現數據跨網融合、提升認知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