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搶國產ChatGPT背後:數據不開放、數據壟斷阻礙研發。

自ChatGPT面世以來,關於它是技術革新還是『高科技剽竊』,是否足以取代人類,國內大廠究竟有無與之相當的技術能力,爭議不斷。

在近日舉辦的2023春季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和治理學術年會上,多位專家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有專家直言,ChatGPT確實會取代一些崗位。

還有專家分析國內研發類ChatGPT產品情況時指出,一方面數據不開放、數據壟斷問題在國內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很多企業也不願意冒險去做一件十年、二十年以後才能商用的東西。

ChatGPT是不是創新?更多在於商業模式

從ChatGPT的全稱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可以看出,ChatGPT能夠實現對話的前提是大量數據訓練——這與此前的聊天機器人並無二致。

然而,ChatGPT又確實具備了更強的理解能力、互動能力,能夠根據與使用者的上下文互動,像真正的人類一樣交流。

那麼,ChatGPT到底是技術創新,還是全網共塑的『神話泡沫』?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葉強看來,數字經濟的創新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分別為技術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創新決策模式的創新、思維模式的創新。

『它《ChatGPT》裡邊當然包含很多技術的提升……但可能更多的不是硬技術上的創新,而是在商業模式和創意上《的創新》』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副院長、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梁正也曾對南都記者表示,在ChatGPT出現之前,已經有許多語言模型面世,提高了用戶的接受度,大語言模型的發展應用逐漸發展到了臨界點。

而ChatGPT的出現意味著這種模型『從能用到好用』,打開了商業的想象力。

ChatGPT如此強大,是否真的有取代某些崗位的可能性?有專家直言,答案是肯定的。

『ChatGPT作為一個內容生成式的AI,肯定會取代很多現有的崗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汪浩坦言,他以前一直認為語言交流、寫作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但ChatGPT出來以後,寫得比人還好,這個技能一下子就貶值了。

因此,他認為,很多工作崗位也許不會完全被消滅掉,但是一定會減少。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劉濤雄則強調,ChatGPT的出現對某些行業是利好,對某些行業是利差。

在如今部分人失業、『飯碗焦慮』的情況下,如何調整就業政策、讓失業人群平滑轉崗,需要解決再就業培訓、就業市場流動性等相關政策問題。

ChatGPT為何沒有誕生在中國?數據開放不足是原因之一

既然中國不少頭部企業紛紛表示已具備與ChatGPT類似的技術,為什麼ChatGPT沒有在中國誕生?多位專家在會上表示,訓練文本的規范和豐富程度、企業的研發意願和國家政策的開放程度都會產生影響。

劉濤雄指出,英文的訓練文本比中文的訓練文本是要規范和豐富很多,而且ChatGPT可以用英文訓練,然後通過翻譯,用中文給出不錯的回答。

『這種人工智能訓練中數據的規模是首要的……誰有更多的數據,可能誰就是更厲害,對吧?』

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楊東也認為,ChatGPT能夠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僅僅在於技術本身,國內存在嚴重的數據不開放、數據壟斷問題也是一大原因。

他還提出,顛覆式的創新往往來自小公司,『政府數據開放,才能確保創新』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也指出,國家政策是否足夠開放也對企業研發有影響。

不過他對國內企業的研發能力持樂觀態度——通過與一些科技企業的交流,他了解到,在ChatGPT相關領域,國內企業排在第二梯隊,而且在第二梯隊裡是靠前的,隻是跟美國還有距離。

此外,如何讓國內企業有意願花較長時間研發項目也是一個問題。

劉濤雄談到,美國能通過多項措施實現發展的『一棒接一棒』,但國內很多企業往往不願意冒險去做一件十年、二十年以後才能商用的東西。

『這個東西不是說要做一個商業模式,明年就賺一筆錢,而是更多地考慮長遠』黃益平提到,『人家不是說政府投了多少錢,而是人家覺得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去做了,而且把它給做出來了,做出來了就讓全世界的人都來用。

我覺得我們將來還是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采寫:實習生趙月 南都記者蔣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