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app背後的真相。

看新聞可以賺錢,刷視頻可以拿紅包,甚至聊天打字、走路跑步也可以賺錢……現在,一批聲稱使用就能賺錢的app,頻繁在網路上打廣告,吸引大量用戶下載安裝。

其實,此類app大多數涉嫌誇大宣傳,承諾的高額回報往往無法兌現;鼓勵用戶拉人頭發展下線的模式,引發質疑。

張先生說:『打著賺錢的噱頭的APP隨處可見,幾個家庭微信群裡常看到長輩轉發推廣信息』。

《《澎湃新聞》7月29日訊》

有的『賺錢』app並不能達到其所宣城的收益,一款宣稱看視頻能賺錢的app,結果『金幣』折算完每天隻有三毛錢收益。

有的賺錢app設置多重獲得收益前提條件。

獲得新人禮2.18後,再進入提示頁面,需要賺到30元以上才能體現。

賺錢的方式除了看小說,還包括簽到、分享、做任務、收徒等。

但是閱讀十幾分鐘後並沒有任何收益。

有的『賺錢』app宣稱打字走路都能賺錢,在實際使用中會不斷彈出廣告,並提示使用者做任務、『領金幣』、邀請好友。

如果不按照彈窗提示去做,使用一個月幾乎不會有任何收益。

幾乎打著所有賺錢噱頭的app,都以各種高額獎勵鼓勵用戶發展下線,吸納更多使用者。

以宣稱走路能賺錢的『趣步』為例,將拉人頭數與用戶等級和收益掛鉤,如果下線多發展一個人,上線的推廣活躍度就增加0.05,推廣活躍度直接影響最終收益。

但是並不是說你拉了一個新客戶就能獲得收益,你拉的新客戶必須再拉一個人你才能獲得收益。

簡而言之,這種推廣方式和傳銷一個道理。

而這種『賺錢』app,均包含瀏覽資訊板塊,而所謂的新聞資訊,大多是垃圾信息。

內容多為打色情擦邊球、涉嫌宣傳賭博的廣告、恐怖暴力等信息。

這些『賺錢』app 大多含有大量廣告和八卦、獵奇信息等,平臺利用這些垃圾內容 獲取點擊量,賺取利益。

目前,針對這種『賺錢』app還缺乏有效的監管,相關執法部門應該盡早出臺相關政策對這種『賺錢』app進行整治,倒逼平臺加強廣告審核,規范自身行為。

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還要加強對這類平臺運營資金管理,防止平臺出現『跑路』現象,損害用戶權益。

同時,還要加強對群眾的宣傳教育,預防群眾上當受騙,這種情況其實和天上掉餡餅是一個道理,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賺不到錢事小,賠了錢就得不償失了。

《作者:劉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