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與賺錢的關系。

我不理解他們,我知道絕大部分人努力讀書都是為了更好的掙錢。可讀書作用隻是明智和明理,跟掙錢隻有間接關系,並沒有直接關聯。讀書隻是讓你遇到一些問題時有更多的選擇。學歷隻是一塊敲門磚,至於能不能掙到錢,看的是腦子,是能力。既輕松又掙錢的工作不是沒有,隻是相對於名牌大學畢業生『龐大』的人數來說太少了。大部分畢業生都不可能競爭成功。

那種不輕松,也跨越不了階級,但沒壓力,一年存十萬塊錢的事,有很多。僅僅我能想到,做到的就不止三種。你們想不到嗎?

孔乙己的脫不去的長衫其實是高不成低不就。但是我們可曾想過為何當今會出現如此內卷的情況,有教育產業化的原因。我們靠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就隻能賺些跑腿錢(靠吃人口紅利,人血饅頭),歐美壟斷了渠道和品牌,因此大頭被他們賺去了。我們的產業沒有完成升級,提供不了那多優質崗位,而且加上996和007讓年輕人很反感。房地產榨幹了人民血汗,讓人活著太累了。同時削弱了實體經濟的競爭力,加上之前一些造不如買的買辦思想讓我們在高端制造業領域被卡了脖子,現在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再加上我們受幾千年以來某些儒家思想的毒害,什麼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往高處走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不可能往一個方向寄。就像坐船一樣,我們不可能隻坐在某一邊,那樣會導致船的沉沒。說到底我們還是隻會一條腿走路,一陰一陽之謂道,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我們隻有學術這一條路,自古以來底層跨越階層是很難的,往往讀書是跨越階層最好走的那條路。這會導致大家削尖腦門往前立裡鉆,這就會導致嚴重的內卷。不是每個人都能走學術這條路,因此還需要走職業教育這條路。借鑒德國模式,走學術與職業教育並進的兩條路,讓兩者之間的待遇差距不大。隻有兩條腿走路,二者的動態平衡才是長久之道。但是家長和學生的思想一時難以轉變過來,其實人一出生就決定了結果。還有我們的高端制造業嚴重落後,導致了我們現在又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局面。雖然德國模式值得借鑒,但是不能照搬,需要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新道路。

除了大環境的問題,還有自己的問題:凡事都有兩面性,矛盾是對立統一的。一陰一陽之謂道,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不是不考慮找工作但是不要太過功利,物極必反。需要綜合考慮,物質與精神,能力與欲望需要動態平衡。適可而止,知足者常樂,欲望過大會帶來毀滅。雖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是位尊而德薄,智小而謀大,力小而謀大,鮮不及矣。也就是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